首页 栏目首页 > 股权 > 正文

会宁:小胡麻“牵引”大产业 乡村振兴“底气”十足 环球要闻


(资料图片)

“四月份左右种上胡麻,长出来五公分到十公分左右就除草,如果长的好的话就到7月10日左右可能开始成熟,胡麻种植周期短,最多就是100天到120天,很好管理。”走进河畔镇任家岔村千亩胡麻种植基地里,只见村民张永林正顶着烈日,仔细查看胡麻长势情况。

会宁县每年胡麻播种约15万亩,是全省重要的胡麻种植基地,近年来,依托甘肃省农业科学研究院、白银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国家特色油料产业体系、胡麻白银综合试验站开展胡麻品种比较试验、富硒肥料品种筛选、施用量、施用方法、施用时期、次数等20项试验,采取“公司+村集体+合作社+农户”的模式,进一步提升会宁胡麻油作为甘味优质农产品的知名度。

白银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科研部副主任、国家特色油料产业技术体系胡麻白银综合试验站站长、高级农艺师赵宝勰说:“和企业合作,还有种植合作社合作,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是一种比较成功的高效模式。胡麻白银综合试验站今年联合特油体系育种、栽培等岗位专家、建伟食用油有限公司,还有种植合作社、种植大户等联合建立胡麻试验示范基地,在会宁的河畔镇、会师镇建立示范基地有8个、4000余亩,辐射建立胡麻优质原料生产基地1万亩以上。通过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提高胡麻的种植效率,提高农户种植胡麻的积极性,促进会宁胡麻产业高质量发展。”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和关键。会宁县充分利用原国家胡麻产业体系和国家特色油料产业技术体系将会宁作为试验示范区的机遇,引进试验推广胡麻新品种、推广一膜两年用地膜覆盖、穴播栽培、机械化作业、化学除草等新型技术,胡麻种植在实现良种良法全覆盖的同时,逐步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打造胡麻产业为特色支柱产业,推进乡村振兴。

甘肃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国家特色油料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张健平告诉记者:“我们主要做过这几项工作,一是优良品种的引进和示范推广,这一块儿是我们大量的新品种的引进,提高了单产。第二就是我们良种良法配套,引进了一些生产技术,高产栽培技术,种植产量有一个大的提高。第三是我们从节本增效这个角度考虑,引进了全程机械化的生产技术,从播种到田间管理,一直到后期的收割,以及到田间的化控,包括无人机的防控,防草、防病,再一个就是我们注意咱们胡麻产业链比较短,注意产业链的延伸,除过(胡麻)油以外,我们开发了一系列的新产品。还有就是突出会宁的地域性,我们通过品牌打造,把会宁胡麻油作为一个地标性的标志推向全国,提高我们会宁这个品牌的知名度,提高种植效益,提高我们加工企业的一个效益,整体助推乡村振兴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会宁胡麻因品质优良,被中国特产协会命名为“中国亚麻籽之乡”,现有胡麻籽加工企业23家,其中甘肃会宁建伟食用油有限责任公司、甘肃骏兴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为省级重点龙头企业,已初步形成了育种、种植、加工、销售于一体的产业化发展格局。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会宁县将紧抓当前特色产业发展的契机,着力在“精”和“特”上下功夫,延长产业链,发展规模化种植,不断增强示范引领及辐射效应,为加快乡村振兴发展奠定坚实的产业基础。(梁晓燕)

关键词:

最近更新

关于本站 管理团队 版权申明 网站地图 联系合作 招聘信息

Copyright © 2005-2023 创投网 - www.xunjk.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我们:39 60 29 14 2@qq.com
皖ICP备2022009963号-3